S__11337733.jpg

仰景中醫~剖析健康

當胃氣足夠時

也代表胃的溫度足夠

即是心臟能送足量的血熱到胃

這時食物中的水

能充分氣化進入三焦

食物本身也能跟胃酸充分混合

能充分消化分解

這時一餐吃完

胃不會有飽脹感

所以第三個胃氣正常的現象

是吃完飯後胃不脹

如果發現平常的食量

今天怎麼吃了覺得胃會脹

那就表示胃氣不夠

消化的能力下降了

當然

如果長期都是這種狀況

對身體而言

會造成津液不足

因為食物若無法妥善消化

則能吸收產生的津液就不足

就出現明明六大類食物都有吃

怎麼身體總是小問題不斷

這得趕快改善才行

從這一點出發

胃脹是消化能力下降的指標

我們就要設法

在飲食上注意飲食的量

常常聽到的一個養生觀念

「吃飯七分飽」

其實就是這個概念

為什麼是七分飽

七分飽其實是指沒有胃脹的感覺

吃飯不要吃到產生胃脹的感覺

一旦產生胃脹的感覺

胃氣就會不足

胃的消化力就弱了

人就因此落下了病根

所以保持三餐定時定量

是健康的飲食習慣

至於吃多少的量才算七分飽

這當然是因人而異

所以吃飯要專心

為何要專心

吃飯時用心體會身體的感覺

長期下來

才能抓到自己七分飽的食量

也才能觀察到

自己食量的變化

從而了解自己胃氣是否變動

專心的把飯吃完

也能讓身體能專心的消化

身體能更有效率地

把食物轉化為津液

吃完飯後還有另一種胃脹

就是自己不覺得脹

但從外型上

發現自己肚子凸出來了

這也是胃脹的一種

會有這個現象也是胃氣不足

也可以說是胃的溫度不夠

雖然自體沒有脹的感覺

但可能因為水氣化後

沒有從三焦散到全身

讓肚子鼓起來

也可能因為舊的食物

在胃中發酵產氣

造成胃有脹氣

不管是哪一種

都代表胃消化機能不足

所以可以多觀察自己

在吃飽飯後

肚子是否會變大

會變大即使不會脹

胃的功能也在下降當中了

第四個胃氣正常的現象

是吃下去的東西能吸收

吃下去的東西能吸收

所以食物才能轉變成津液

如果吃下去的食物

無法吸收轉變成津液

通常會出現兩種現象

一種就是消化成流質的食物

無法被吸收

快速通過小腸

進到大腸形成大便

此時的大便

就容易軟散不成形

因為大量的水分津液仍在

所以長期的大便不成形

是身體營養在流失的現象之一

另一種現象是營養有被吸收

但因為脾虛的緣故

所以吸收的營養很多沒轉成津液

沒有形成津液的部分

就在身體裡堆積起來

變成濕

濕在組織和器官之間的空間堆積

於是人就發胖了

常聽人說

「喝水也會胖」

就是這個緣故

無論是水或是食物營養

吸收到身體裡後

就停滯堆積了起來

這樣的人

多半是心陽不足

以及脾陽不足的身體狀況

心陽不足

所以水的氣化不完全

這些水與組織液容易形成濕

脾陽不足

吸收的營養無法輸布全身

而身體堆積的濕無法排掉

這時要設法強心陽和脾陽

身體才能啟動打掃模式

將堆積的東西排出去

Ps. 胃氣充足真的很棒,會餓想吃,東西吃得下又吃得香,吃下去還不會胖,生病也好得快。這才是人生勝利組啊!

加入line 好友:

967mvcbs-1.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仰景中醫 的頭像
    仰景中醫

    仰景中醫的部落格~學點中醫,也學著聽身體說話

    仰景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