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寒熱是一個容易觀察的指標,但也是極為複雜的指標。中醫講究陰陽平衡、陰平陽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些部分在寒熱的象度均充分體現。人雖然是恆溫動物,但恆溫不代表身體每個地方溫度都相同,健康的人有健康的體溫分布,而生病的人,體溫分布自然不動。從人體體溫分布的狀況,就可以做為推理的線索,判斷體內臟腑的問題。
寒熱在人體裡可以並存於一處,這個跟我們想像的不同。當一個器官的血液分布不均勻時,血液過度集中的地方血熱盛,呈現熱象,而血液不足的地方血熱不足,則呈現寒象。因此在同一個器官就會出現寒熱夾雜的現象。常見的例子是感冒。感冒最初是受了風寒,可能出現人怕冷、流清鼻涕、痰清白的現象,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將風寒排出體外,則風寒進到肺部,會化熱而出現肺熱,此時的病人,就會同時出現寒象及熱象。在治療上,會需要寒熱藥併用。那寒藥和熱藥一起用不會抵消嗎?這一點中藥很神奇,人體會利用它,把寒藥送去處理熱證,把熱藥送去處理寒證。
人如果作息不正常,也會同時出現寒熱的症狀,常見的情況叫上熱下寒。什麼是上熱呢?就是上半身有熱象,包含口乾渴、眼睛紅乾、口臭、額頭熱、臉部長痘痘或臉部膚質不佳。下寒呢?下寒是指下半身有寒象,包含長期大便不成形、或便秘數日也不覺得苦、腳冷或腳會水腫、晚上睡覺要起來小便數次。可別小看這樣的狀況,這已經表示身體偏離陰平陽秘的健康標準了。
健康的人下半身要暖(包含腳),下半身暖,則腎膀胱可以把水氣化回收,被氣化的水會形成津液從三焦通道走到胸腔、走到腦。這股津液可以幫我們止渴、清熱、消炎、修復。所以口就不會時常乾,眼睛就能水潤,胃中沒有過多的熱,則不會有口臭,沒有過多的胃熱上到額頭,額頭就涼,臉部的皮膚有足夠的津液,膚質就會好,就不會長痘痘。此外,下半身暖,腸子得到血熱充足,就會蠕動,並發揮吸收的功能,使大便能成形。此外,膀胱溫度夠,能把尿液中的水回收,所以即使睡整晚也不會需要起來上廁所。
造成人體上熱下寒的情況,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這得靠中醫師詳細的診斷了,只要找出癥結點,對證下藥,就能夠把身體的惡性循環導正,當身體回到正軌之後,就要注意作息,避免熬夜,這樣就可以維持陰平陽祕的狀態,直到天年喔!
留言列表